總是會有家長問,明明跟孩子定好了規矩,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遵守?要想解決這個問題,就要和真真一起看看下文是如何控制孩子情緒,讓孩子聽話的吧!
事先做好準備,應對孩子才不費勁面對艱難的任務,我們應事先做好心理準備,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。我們可以事先思考多種可能的方案,這樣我們才能靈活應對不同的結果,不至於驚慌失措。久而久之,我們就能習慣成自然,靈活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在與「麻煩人」打交道前,我們也要做好準備。例如,即將面試時,絕大多數人會事先在心裡演練幾次,特別是當這個面試非常重要、難度非常高的情況下。
仔細分析情況就能使我們保持冷靜,這是因為,這樣我們就會做好準備,事情就不會那麼猝不及防。如果準備不充分,我們就會亂了陣腳。例如,當有人在你毫無防備時刁難你,那你內心的消極情緒就會波濤澎湃,頓時變得緊張、躁動。
那麼,面對一個對你說的話總有抵觸心理的孩子,你如何變得胸有成竹、遊刃有餘呢?答案就在於,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結果,明白孩子為什麼有這種反應,並為所有可能會發生的結果做好準備,這樣你就不會被孩子弄得措手不及。 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別人經常問我,育兒的目標是什麼?怎樣最快最好地實現這個目標?答案顯然有很多種。但在我看來,教育孩子的目標就是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,並為孩子以後踏入社會做好準備。
「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」是指,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,滿足孩子物質、情感及教育方面的需求。通過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定的環境,關注孩子的健康與營養,鼓勵並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,為孩子提供一些認知方面的挑戰與激勵,促進孩子的成長,這樣,孩子在物質和教育方面的需求才會被滿足。
至於情感上的需求,它雖然難以捉摸,卻非常重要,它包括給孩子提供自由舒適的環境,給予關愛、理解與尊重,以及家長應給予的自由空間,這樣,孩子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。即使與家長的個性不一樣,或與家長所期盼的那種個性不太相同,家長也不應遏制這種發展。
合理引導孩子,倔勁兒也能換來成功。作為家長,我們該怎樣引導孩子的性格發展呢?「倔」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前進的財富。然而,如果不能作出合理的判斷,那「倔」就成了一意孤行,只會損人又不利己。
作為家長,我們當然不希望孩子變得軟弱,我們也不希望孩子長大之後頑固而又孤獨。我們只會希望孩子們保持自己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,通過正確的判斷力使這種倔勁兒發揮最好的效用。
那我們該怎麼做呢?關鍵就在於家長要對孩子抱有合理的期望。
什麼是合理的期望?
一方面,家長期待孩子盲目地接受他們所說的每句話;另一方面,他們也希望孩子能自發地培養出某些優秀的品質,並具備成年人一樣堅強的意志。不過,這兩者本身卻是相互矛盾的。
如果孩子盲目地接受家長所說的一切,他絕不會成為一個獨立思考、堅忍不拔的人。不屈不撓的精神與獨斷專行的性格是從人生早期開始的,如果受到壓制,將不會得到發展。
怎樣培養合理的期望值?
我們都希望孩子成長為健康幸福、適應力強、意志堅定的人;希望他們學會為自己的未來著想,作出明智的決定。但我們必須意識到,實現這些目標應該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。
孩子的快樂、適應力與意志力的程度,與我們的教育方法密切相關。
如果每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你都要反駁、斥責他,那孩子長大後終將不會快樂,只會覺得自己很糟糕,缺乏自信心,長大後性格軟弱,但這也不是勸您放任孩子的行為。
如果孩子固執己見、不學好,很可能會變得像一意孤行。
注重孩子的行為,而不是態度。換句話說,不要指望孩子會一味盲從你的「一言堂」。儘管這樣會讓你的日子過得更輕鬆自在些,但很可能會使孩子成長為消極、沒主見的人。你應該允許甚至歡迎孩子能對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質疑,而不應該把這看做是對家長權威的挑戰。
孩子還不會區分什麼時候能隨心所欲、什麼時候不能。如果你想要孩子變得自信、堅強,必須從小就培養。不能封了孩子的嘴,也不能因為孩子有抵觸情緒、提反對意見而懲罰他。
孩子的行為遠比他的言語重要。如果他僅僅只是顯得不願意,但仍選擇了正確的做法,那就不要數落他或懲罰他。如果他堅決不照規矩做,那麼你就好好利用該做法產生的後果來教育孩子,讓他從中學習經驗,教育孩子以後遇到類似事情時作出正確的選擇。
請記住,和孩子定規矩的目的不是遏制孩子的天性,也不是打擊他的信心,而是鼓勵他努力照正確的做法去做,同時也讓他知道「一意孤行」與「見機行事」這兩者之間的區別。
你也要明白,你要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遵守你們之間定的規矩。這樣,孩子就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;畢竟,你希望孩子是因為明曉事理而遵守規矩,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遵守規矩。
如果孩子實在不聽話,這並不代表你很失敗——只有對孩子實施了錯誤的獎罰時,才能說是「失敗」。你可以事先與孩子一起制定具體、恰當的獎罰細則,這樣就能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、學會思考與判斷,從而減輕你的育兒負擔。
調整你對孩子的期望值,改善你和孩子的關係,孩子也會因此變得幸福快樂、更能適應社會。
真真想告訴大家,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,但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壞孩子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一定為了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。
孩子總是對著干,其實都是有原因的,孩子不聽話應注意這些事
總是會有家長問,明明跟孩子定好了規矩,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遵守?要想解決這個問題,就要和真真一起看看下文是如何控制孩子情緒,讓孩子聽話的吧!
事先做好準備,應對孩子才不費勁
面對艱難的任務,我們應事先做好心理準備,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。我們可以事先思考多種可能的方案,這樣我們才能靈活應對不同的結果,不至於驚慌失措。久而久之,我們就能習慣成自然,靈活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在與「麻煩人」打交道前,我們也要做好準備。例如,即將面試時,絕大多數人會事先在心裡演練幾次,特別是當這個面試非常重要、難度非常高的情況下。
仔細分析情況就能使我們保持冷靜,這是因為,這樣我們就會做好準備,事情就不會那麼猝不及防。如果準備不充分,我們就會亂了陣腳。例如,當有人在你毫無防備時刁難你,那你內心的消極情緒就會波濤澎湃,頓時變得緊張、躁動。
那麼,面對一個對你說的話總有抵觸心理的孩子,你如何變得胸有成竹、遊刃有餘呢?答案就在於,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結果,明白孩子為什麼有這種反應,並為所有可能會發生的結果做好準備,這樣你就不會被孩子弄得措手不及。
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
別人經常問我,育兒的目標是什麼?怎樣最快最好地實現這個目標?答案顯然有很多種。但在我看來,教育孩子的目標就是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,並為孩子以後踏入社會做好準備。
「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」是指,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,滿足孩子物質、情感及教育方面的需求。通過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定的環境,關注孩子的健康與營養,鼓勵並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,為孩子提供一些認知方面的挑戰與激勵,促進孩子的成長,這樣,孩子在物質和教育方面的需求才會被滿足。
至於情感上的需求,它雖然難以捉摸,卻非常重要,它包括給孩子提供自由舒適的環境,給予關愛、理解與尊重,以及家長應給予的自由空間,這樣,孩子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。即使與家長的個性不一樣,或與家長所期盼的那種個性不太相同,家長也不應遏制這種發展。
合理引導孩子,倔勁兒也能換來成功。
作為家長,我們該怎樣引導孩子的性格發展呢?「倔」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前進的財富。然而,如果不能作出合理的判斷,那「倔」就成了一意孤行,只會損人又不利己。
作為家長,我們當然不希望孩子變得軟弱,我們也不希望孩子長大之後頑固而又孤獨。我們只會希望孩子們保持自己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,通過正確的判斷力使這種倔勁兒發揮最好的效用。
那我們該怎麼做呢?關鍵就在於家長要對孩子抱有合理的期望。
什麼是合理的期望?
一方面,家長期待孩子盲目地接受他們所說的每句話;另一方面,他們也希望孩子能自發地培養出某些優秀的品質,並具備成年人一樣堅強的意志。不過,這兩者本身卻是相互矛盾的。
如果孩子盲目地接受家長所說的一切,他絕不會成為一個獨立思考、堅忍不拔的人。不屈不撓的精神與獨斷專行的性格是從人生早期開始的,如果受到壓制,將不會得到發展。
怎樣培養合理的期望值?
我們都希望孩子成長為健康幸福、適應力強、意志堅定的人;希望他們學會為自己的未來著想,作出明智的決定。但我們必須意識到,實現這些目標應該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。
孩子的快樂、適應力與意志力的程度,與我們的教育方法密切相關。
如果每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你都要反駁、斥責他,那孩子長大後終將不會快樂,只會覺得自己很糟糕,缺乏自信心,長大後性格軟弱,但這也不是勸您放任孩子的行為。
如果孩子固執己見、不學好,很可能會變得像一意孤行。
注重孩子的行為,而不是態度。
換句話說,不要指望孩子會一味盲從你的「一言堂」。儘管這樣會讓你的日子過得更輕鬆自在些,但很可能會使孩子成長為消極、沒主見的人。你應該允許甚至歡迎孩子能對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質疑,而不應該把這看做是對家長權威的挑戰。
孩子還不會區分什麼時候能隨心所欲、什麼時候不能。如果你想要孩子變得自信、堅強,必須從小就培養。不能封了孩子的嘴,也不能因為孩子有抵觸情緒、提反對意見而懲罰他。
孩子的行為遠比他的言語重要。如果他僅僅只是顯得不願意,但仍選擇了正確的做法,那就不要數落他或懲罰他。如果他堅決不照規矩做,那麼你就好好利用該做法產生的後果來教育孩子,讓他從中學習經驗,教育孩子以後遇到類似事情時作出正確的選擇。
請記住,和孩子定規矩的目的不是遏制孩子的天性,也不是打擊他的信心,而是鼓勵他努力照正確的做法去做,同時也讓他知道「一意孤行」與「見機行事」這兩者之間的區別。
你也要明白,你要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遵守你們之間定的規矩。這樣,孩子就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;畢竟,你希望孩子是因為明曉事理而遵守規矩,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遵守規矩。
如果孩子實在不聽話,這並不代表你很失敗——只有對孩子實施了錯誤的獎罰時,才能說是「失敗」。你可以事先與孩子一起制定具體、恰當的獎罰細則,這樣就能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、學會思考與判斷,從而減輕你的育兒負擔。
調整你對孩子的期望值,改善你和孩子的關係,孩子也會因此變得幸福快樂、更能適應社會。
真真想告訴大家,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,但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壞孩子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一定為了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