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中秋常爸去表姐家串門。她暑假剛帶7歲的女兒圓圓去景德鎮玩了一圈,還下手做了一堆瓶瓶罐罐,我去正趕上快遞到家。
「快來看看,我覺得自己做的特別好!」我姐趕忙招呼我開箱。哎呦,這瓶子上的山水畫很傳神啊,我很驚訝,表姐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情況下,畫的居然還不錯!!
中間花瓶是表姐作品,三片葉子和兔子是孩子作品
我們就很自然地先圍著山水瓶轉了幾圈,議論了幾句。聊著聊著,扭頭一看,只見圓圓表情很是難看,一個人鑽到角落悶悶不樂。
我意識到孩子有情緒了,走過去問她:「你不開心嗎?」
她點點頭:「你們都誇媽媽的,不誇我的,一定嫌我做的花瓶和兔子不好看。」
看來,圓圓這是嫉妒媽媽呢。
這時表姐把我拉到一旁:你不是做教育的么,正好你替我說說圓圓,她現在問題很嚴重,不能當著她面兒誇別人。類似事好幾回了,自己拿獎就到處嘚瑟,看見別人拿獎卻很不開心。游泳課看見老師誇獎先下水的,自己立刻跳下去游,結果嗆了一口水。這嫉妒心啊!以後走向社會可怎麼辦啊……
如果圓圓四五歲,我可以推薦表姐用小馬君兩年前寫的一個方法,就是順著她,盡量避免當著Ta的面說別的孩子好話,而換用其他策略來影響Ta的行為。
但圓圓現在長大了,她需要知道「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,世界不是只有真善美的聲音」這個道理。但該以何種方式呈現給他們,需要技巧。所以常爸再次邀請小馬君,共同完成了這篇文章。
對他人的嫉妒,是怎麼來的?
孩子是在和周圍人互動、比較中認識自己,當比較中自己的物質、社會地位處於劣勢,意味著有些社會秩序沒有通過,就會有沮喪、挫敗、怨恨、憤怒等等複雜情緒,綜合起來就是嫉妒。
嫉妒常常源自生活中的小事,比如媽媽親了弟弟而沒有親自己,朋友有一輛新自行車而自己沒有,同學考了第一名而自己沒上90,甚至,父母關係太好,孩子也會嫉妒。
產生嫉妒的原因很多,對孩子來說,最常見的主要是因為這兩點:
❶ 孩子了解真相的機會太少,對自己的能力有了「虛幻」的判斷,認為榮譽/表揚本應該屬於自己。
❷ 孩子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符合預期的關注,覺得不公平。
嫉妒本身不可怕,但對自己的錯誤認知或積壓在身上的不公平感更會讓人困惑。明確了這兩點,其實我們就知道應該在未來的生活中應該給孩子強調什麼了。先說第一點。
小馬君在賓大學學前教育時,教授分享過這樣一句話:真正好的學前教育並不是給孩子營造一個如童話般美好的世界,而是讓孩子更早地看見真相,讓他們感知到世界是美好的也是複雜的。
但現實中,與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有多少大人願意「不讓」著孩子,讓他們承受輸的痛苦?哥哥不願意給弟弟分享玩具時,有多少人會告訴弟弟,哥哥的玩具不給弟弟也是對的,這是他的權利?如果我們一味為了保護孩子,讓他玩遊戲就贏,想要玩具就能得到,那麼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產生「虛幻「的判斷,認為「努力就該被關注」,「考試名次本該屬於自己」,而對他人心生嫉妒。
所以我決定這麼做:
第1步
告訴圓圓真相,並說明理由
我跟圓圓講:「圓圓,你才7歲,能捏出一個立體的兔子,畫出一個三片葉子的花瓶,已經很不容易了。不過你還小,手不如媽媽的靈活也是事實。大人畫畫熟練,她做的工藝品比你的好看也是正常的。」
說完這些,孩子情緒並沒有緩和。我知道,她心裡「不公平」的感覺還沒有消失。因為從圓圓的視角來看,真相往往並不容易被接受,況且她也不認為媽媽為這件作品付出了和她一樣的努力,但是媽媽卻得到了更多的關注,大家對她付出的努力視而不見。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符合預期的關注,這不公平。
第2步
用孩子視角肯定她的付出,並且引導她換個視角看問題
我又說:「當時你在做這隻兔子的時候,一定非常用心認真。我們換個角度看這隻兔子。它雖然丑卻能各種角度翻跟斗,可以當手機支架,屁股可以插花,非常有趣。這個創意獨一無二啊,這就是傳說中的『寧可丑的萬里挑一,也不美的千篇一律』嘛,這點媽媽的花瓶就比不上你的了。」
能趴能躺能倒立的丑兔子
這下孩子的眉頭舒展多了,也開始有了笑臉。
本來事情到這裡,就算告一段落了。但是,想到她剛才縮到角落的樣子,我覺得應該再做點什麼。
第3步
覺得「不公平「,要大膽說出來
「圓圓,如果剛才我直接說你做的兔子丑,你會怎麼辦呢?」
圓圓有些猶豫:我走開,不聽你的話,兔子也不給你看。
「可是這樣你依舊不開心呀。所以你可以告訴對方:我不喜歡你這樣說我的兔子,我很用心才做成它。我最喜歡它的——(故意留白讓圓圓填充)」
圓圓秒懂,「我的兔子屁股有大洞,別看丑,是我專門留的,防止燒的時候爆炸。我還給大洞里也塗上了釉呢。」然後圓圓開始自豪地笑個不停。
屁股上有個大洞的兔子
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贊:「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為自己心愛的東西付出了多少努力,這也不怪他們。如果覺得不公平,千萬別憋著。你看你不說,我還不知道捏瓷兔子需要這麼多專業知識呢,真是小看你了。」
「還有,你有沒有發現,提到捏兔子你激動地講了很多知識,這才是你喜歡兔子的原因。我們做事情,是因為喜歡事物本身,而不是為了獲得表揚才做,我們管不了別人怎麼說,但可以決定自己怎麼想。」
圓圓燦爛地笑了。
這件小事中,真正解除圓圓心結的,是她自己。敢於面對技不如人的真相,敢於為自己的「不公平」發聲,這是心理一個小小的突破,自信心小小的提升。
魯迅說,「真的勇士,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」。孩子的自信,不是建立在讚美中,而是在「不如人」「被誤會」時鑄造的。培養自信心,才是根治嫉妒心的方法。
作為父母,我也反思,平時有沒有給孩子營造很多虛假的「美好「?致使孩子拿讚美當動力,不被讚美就受傷?感謝孩子們的嫉妒和玻璃心,這強迫我們學會不停地換角度看待問題,我們才得以成長。教孩子的過程也在教自己,這就是養育的意義。
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?那是因為孩子接受真相的機會太少了
這個中秋常爸去表姐家串門。她暑假剛帶7歲的女兒圓圓去景德鎮玩了一圈,還下手做了一堆瓶瓶罐罐,我去正趕上快遞到家。
「快來看看,我覺得自己做的特別好!」我姐趕忙招呼我開箱。哎呦,這瓶子上的山水畫很傳神啊,我很驚訝,表姐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情況下,畫的居然還不錯!!
中間花瓶是表姐作品,三片葉子和兔子是孩子作品
我們就很自然地先圍著山水瓶轉了幾圈,議論了幾句。聊著聊著,扭頭一看,只見圓圓表情很是難看,一個人鑽到角落悶悶不樂。
我意識到孩子有情緒了,走過去問她:「你不開心嗎?」
她點點頭:「你們都誇媽媽的,不誇我的,一定嫌我做的花瓶和兔子不好看。」
看來,圓圓這是嫉妒媽媽呢。
這時表姐把我拉到一旁:你不是做教育的么,正好你替我說說圓圓,她現在問題很嚴重,不能當著她面兒誇別人。類似事好幾回了,自己拿獎就到處嘚瑟,看見別人拿獎卻很不開心。游泳課看見老師誇獎先下水的,自己立刻跳下去游,結果嗆了一口水。這嫉妒心啊!以後走向社會可怎麼辦啊……
如果圓圓四五歲,我可以推薦表姐用小馬君兩年前寫的一個方法,就是順著她,盡量避免當著Ta的面說別的孩子好話,而換用其他策略來影響Ta的行為。
但圓圓現在長大了,她需要知道「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,世界不是只有真善美的聲音」這個道理。但該以何種方式呈現給他們,需要技巧。所以常爸再次邀請小馬君,共同完成了這篇文章。
對他人的嫉妒,是怎麼來的?
孩子是在和周圍人互動、比較中認識自己,當比較中自己的物質、社會地位處於劣勢,意味著有些社會秩序沒有通過,就會有沮喪、挫敗、怨恨、憤怒等等複雜情緒,綜合起來就是嫉妒。
嫉妒常常源自生活中的小事,比如媽媽親了弟弟而沒有親自己,朋友有一輛新自行車而自己沒有,同學考了第一名而自己沒上90,甚至,父母關係太好,孩子也會嫉妒。
產生嫉妒的原因很多,對孩子來說,最常見的主要是因為這兩點:
❶ 孩子了解真相的機會太少,對自己的能力有了「虛幻」的判斷,認為榮譽/表揚本應該屬於自己。
❷ 孩子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符合預期的關注,覺得不公平。
嫉妒本身不可怕,但對自己的錯誤認知或積壓在身上的不公平感更會讓人困惑。明確了這兩點,其實我們就知道應該在未來的生活中應該給孩子強調什麼了。先說第一點。
小馬君在賓大學學前教育時,教授分享過這樣一句話:真正好的學前教育並不是給孩子營造一個如童話般美好的世界,而是讓孩子更早地看見真相,讓他們感知到世界是美好的也是複雜的。
但現實中,與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有多少大人願意「不讓」著孩子,讓他們承受輸的痛苦?哥哥不願意給弟弟分享玩具時,有多少人會告訴弟弟,哥哥的玩具不給弟弟也是對的,這是他的權利?如果我們一味為了保護孩子,讓他玩遊戲就贏,想要玩具就能得到,那麼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產生「虛幻「的判斷,認為「努力就該被關注」,「考試名次本該屬於自己」,而對他人心生嫉妒。
所以我決定這麼做:
第1步
告訴圓圓真相,並說明理由
我跟圓圓講:「圓圓,你才7歲,能捏出一個立體的兔子,畫出一個三片葉子的花瓶,已經很不容易了。不過你還小,手不如媽媽的靈活也是事實。大人畫畫熟練,她做的工藝品比你的好看也是正常的。」
說完這些,孩子情緒並沒有緩和。我知道,她心裡「不公平」的感覺還沒有消失。因為從圓圓的視角來看,真相往往並不容易被接受,況且她也不認為媽媽為這件作品付出了和她一樣的努力,但是媽媽卻得到了更多的關注,大家對她付出的努力視而不見。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符合預期的關注,這不公平。
第2步
用孩子視角肯定她的付出,並且引導她換個視角看問題
我又說:「當時你在做這隻兔子的時候,一定非常用心認真。我們換個角度看這隻兔子。它雖然丑卻能各種角度翻跟斗,可以當手機支架,屁股可以插花,非常有趣。這個創意獨一無二啊,這就是傳說中的『寧可丑的萬里挑一,也不美的千篇一律』嘛,這點媽媽的花瓶就比不上你的了。」
能趴能躺能倒立的丑兔子
這下孩子的眉頭舒展多了,也開始有了笑臉。
本來事情到這裡,就算告一段落了。但是,想到她剛才縮到角落的樣子,我覺得應該再做點什麼。
第3步
覺得「不公平「,要大膽說出來
「圓圓,如果剛才我直接說你做的兔子丑,你會怎麼辦呢?」
圓圓有些猶豫:我走開,不聽你的話,兔子也不給你看。
「可是這樣你依舊不開心呀。所以你可以告訴對方:我不喜歡你這樣說我的兔子,我很用心才做成它。我最喜歡它的——(故意留白讓圓圓填充)」
圓圓秒懂,「我的兔子屁股有大洞,別看丑,是我專門留的,防止燒的時候爆炸。我還給大洞里也塗上了釉呢。」然後圓圓開始自豪地笑個不停。
屁股上有個大洞的兔子
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贊:「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為自己心愛的東西付出了多少努力,這也不怪他們。如果覺得不公平,千萬別憋著。你看你不說,我還不知道捏瓷兔子需要這麼多專業知識呢,真是小看你了。」
「還有,你有沒有發現,提到捏兔子你激動地講了很多知識,這才是你喜歡兔子的原因。我們做事情,是因為喜歡事物本身,而不是為了獲得表揚才做,我們管不了別人怎麼說,但可以決定自己怎麼想。」
圓圓燦爛地笑了。
這件小事中,真正解除圓圓心結的,是她自己。敢於面對技不如人的真相,敢於為自己的「不公平」發聲,這是心理一個小小的突破,自信心小小的提升。
魯迅說,「真的勇士,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」。孩子的自信,不是建立在讚美中,而是在「不如人」「被誤會」時鑄造的。培養自信心,才是根治嫉妒心的方法。
作為父母,我也反思,平時有沒有給孩子營造很多虛假的「美好「?致使孩子拿讚美當動力,不被讚美就受傷?感謝孩子們的嫉妒和玻璃心,這強迫我們學會不停地換角度看待問題,我們才得以成長。教孩子的過程也在教自己,這就是養育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