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】打小就平分,長大了,花錢的事兒都「AA」
「親兄弟明算賬」,把錢的事兒提前說明白,定好規矩,未嘗不是好事。
張家兄弟一直是「貫徹」這種原則。小而不言的事情就算了,涉及到稍微有那麼點兒數的出錢的時候,哥倆基本上默契分攤。
這跟哥倆從小的家庭環境有關。兄弟倆差了2歲不到,基本上是從小一塊兒大。不像有些家裡,幾個孩子差的歲數多、都是老二用老大剩下來的。在孩子小時候,有什麼東西,老張都是倆人一人一份,不偏不向。
這種思想在兄弟倆之間形成了習慣,根深蒂固。後來哥倆參加工作了,哪怕跟老人一起家庭聚個會什麼的,算下來花多少也都是哥倆平分。有一點倒好,兄弟倆倒是沒把老人也算進去平攤。
按理說從小一塊穿著開襠褲長大的親兄弟,感情應該挺好。但是這種「平均」反而會造成不平衡的心理,尤其是老大更重。人在小的時候都不能說多懂事兒,本來就自己一個人,多個弟弟就等於多了個人分自己的,至少他是這麼想的。所以堅持平分的思想老大「踐行」最到位,每次為家裡出錢的時候,老大都出一半兒。估計打小形成的這種思維,也有一些「你別占我便宜,我也絕不佔你便宜」的心理。
老張老兩口住著自己花錢買的房子,倆兒子也早已成家分出去住。從老張的角度,他對倆孩子不分彼此。雖然小時候經常教育老大:什麼事兒你讓著點弟弟,但是什麼東西都是哥倆都有,沒短過誰。
【2】分老人房產,是否也要「AA」?
從兩兄弟對待老人的「行為」上來講卻有明顯的區別。
小兒子對於老人的照顧要比哥哥花的時間多不少,經常回家看看爸媽,幫著做做飯、聊聊天,時不時的帶點生活用品之類的。老大可能是心理上有想法吧,看著老二做的多,自己有些刻意迴避的心理。
到2016年的時候,老張兩口子先後過世。臨終前,老張一手拉著一個兒子,已經說不出話來,但是從他的眼神中,可以看出對兩個兒子的眷戀,疼愛和不舍……
老人過世之後,兄弟倆操辦了一切後事,還是老規矩,一人一半兒。最後一件事,就是如何處理老人留下來的房子。
在怎麼分上,二人產生了分歧。老二認為平時都是他看望老人,老大少有問津,自己應該多分,而且繼承法上不是也寫的明明白白么:
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,分配遺產時,可以多分。
老大完全不認同。老大的意見很簡單:老人都走了,一共就剩他們兩兄弟了,從小什麼都是倆人平分,現在老人沒了,遺產也要均分:
「老二,說實話,你那點兒孝順叫孝順?哪次咱們一塊兒吃飯,沒讓你多掏錢吧?哪次也沒見你少吃,我說過什麼?我短過爸媽么?你平時看爸媽是多點,你怎麼不說還吃老人的多呢?你要這麼算賬的話,咱哥倆好好捋捋,看誰給爸媽花錢多。
再說,爸媽也沒說多給你,當初爸走的時候握的是咱倆的手,老人可沒說過他就喜歡你一人。從小我就讓著你,現在這事兒上,沒啥可商量的,分肯定是要分,而且就得均分。」
哥倆在怎麼分上已經爭執過兩、三次。說實話,老大雖然跟老二有點「較勁」,但是並沒有跟兄弟到了那麼不相容的地步,也只是從小時候的一點點怨氣留到現在而已。現在人都成年、都有自己的家了,這麼鬧騰,完全把小事鬧大了。
【3】一頭是手足情,一頭是巨額利,如何選擇?
哥倆冷靜了小半個月的時間……
大哥提出來,兄弟倆還是再商量商量。其實這段時間老二也在思考。從提出要「多分」的本意上,可能也是出於心理的「不平衡」感,畢竟自己在老人身上花費的時間精力更多一些。但是要是真拿這個當成話柄多分的話,理兒上不一定站得住腳,關鍵傷了兄弟情分。
倆人見面,老二先說話了:
「哥,這段時間我也在想。我覺得當時提出那個想法的時候,確實考慮的有些衝動。當時我覺得,看望爸媽這件事上,平時都很少看見你,憑什麼我做那麼多,到頭來還要跟你對半分?
打小我就能感覺出來,爸媽給咱哥倆分東西的時候,你有想法。我當時心裡想的,就分你的,怎麼著?現在想想,真不對,有點在鬥氣了。
這段時間我思考過。哥,我就直接說結論了,我收回來之前的話,爸媽留下的,是咱哥倆的,咱們還AA!」
老大其實也是這麼想的。聽完老二的話,大哥緊緊攥著老二的手說道:
「弟弟,之前我也這麼想的,以前總覺得是讓著你,到頭來爸媽走了,我還讓著你什麼?我沒覺得自己該多佔,但當時你提出來要多佔的時候,我心裡一下子就火了。弟,為這事兒咱們兄弟不再爭了,這回咱們還是平分!」
【4】「公平」最重要
兄弟倆算是想明白了。
在這個事情整個過程中,老大對父母其實相當不錯。看望的時候不如二弟多,但是依然可以稱得上是盡心儘力。陪著老人少,但電話從來沒斷過,買東西給老人沒猶豫過。對於「孝敬」這件事兒,本來就缺乏判斷標準,更何況,兄弟倆誰做的都不差。
看似倆人都有些小心眼,從小形成的習慣,改起來很困難。但是在大事兒上,沒糊塗。
這件事情上:老人在生前沒有過任何明確表示,但是從老人的行為習慣上來看,他內心是公平的,什麼事兒上倆兒子都一人一份,對於老人來講,這就是他們心目中的「公平」。親兄弟之間雖然因為「鬥氣」,讓遺產分配過程產生了一些小波瀾,但是最終來講,哥倆都想明白了,兄弟之間的情分,對老人的態度,哥倆平分最「公平」。之前跟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問過我一個問題:你說遺囑和繼承的區別是什麼?一個生前,一個身後?
我當時考慮了一下,給出的回答是:遺囑是老人說了算的「公平」問題,繼承是子女說了算的「公平」問題。
通過張家兄弟這個事兒,希望能夠給到一點提示:
遺產繼承問題上,「公平」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。至於尺度如何把握、把握的結果是不是合理,事在人為,秤在心中。
99%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!請關注「一紙家書」頭條號,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、繼承故事,為您系統講解遺囑、繼承專業知識。
分老人房產,是子女說了算的「公平」問題
【1】打小就平分,長大了,花錢的事兒都「AA」
「親兄弟明算賬」,把錢的事兒提前說明白,定好規矩,未嘗不是好事。
張家兄弟一直是「貫徹」這種原則。小而不言的事情就算了,涉及到稍微有那麼點兒數的出錢的時候,哥倆基本上默契分攤。
這跟哥倆從小的家庭環境有關。兄弟倆差了2歲不到,基本上是從小一塊兒大。不像有些家裡,幾個孩子差的歲數多、都是老二用老大剩下來的。在孩子小時候,有什麼東西,老張都是倆人一人一份,不偏不向。
這種思想在兄弟倆之間形成了習慣,根深蒂固。後來哥倆參加工作了,哪怕跟老人一起家庭聚個會什麼的,算下來花多少也都是哥倆平分。有一點倒好,兄弟倆倒是沒把老人也算進去平攤。
按理說從小一塊穿著開襠褲長大的親兄弟,感情應該挺好。但是這種「平均」反而會造成不平衡的心理,尤其是老大更重。人在小的時候都不能說多懂事兒,本來就自己一個人,多個弟弟就等於多了個人分自己的,至少他是這麼想的。所以堅持平分的思想老大「踐行」最到位,每次為家裡出錢的時候,老大都出一半兒。估計打小形成的這種思維,也有一些「你別占我便宜,我也絕不佔你便宜」的心理。
老張老兩口住著自己花錢買的房子,倆兒子也早已成家分出去住。從老張的角度,他對倆孩子不分彼此。雖然小時候經常教育老大:什麼事兒你讓著點弟弟,但是什麼東西都是哥倆都有,沒短過誰。
【2】分老人房產,是否也要「AA」?
從兩兄弟對待老人的「行為」上來講卻有明顯的區別。
小兒子對於老人的照顧要比哥哥花的時間多不少,經常回家看看爸媽,幫著做做飯、聊聊天,時不時的帶點生活用品之類的。老大可能是心理上有想法吧,看著老二做的多,自己有些刻意迴避的心理。
到2016年的時候,老張兩口子先後過世。臨終前,老張一手拉著一個兒子,已經說不出話來,但是從他的眼神中,可以看出對兩個兒子的眷戀,疼愛和不舍……
老人過世之後,兄弟倆操辦了一切後事,還是老規矩,一人一半兒。最後一件事,就是如何處理老人留下來的房子。
在怎麼分上,二人產生了分歧。老二認為平時都是他看望老人,老大少有問津,自己應該多分,而且繼承法上不是也寫的明明白白么:
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,分配遺產時,可以多分。
老大完全不認同。老大的意見很簡單:老人都走了,一共就剩他們兩兄弟了,從小什麼都是倆人平分,現在老人沒了,遺產也要均分:
「老二,說實話,你那點兒孝順叫孝順?哪次咱們一塊兒吃飯,沒讓你多掏錢吧?哪次也沒見你少吃,我說過什麼?我短過爸媽么?你平時看爸媽是多點,你怎麼不說還吃老人的多呢?你要這麼算賬的話,咱哥倆好好捋捋,看誰給爸媽花錢多。
再說,爸媽也沒說多給你,當初爸走的時候握的是咱倆的手,老人可沒說過他就喜歡你一人。從小我就讓著你,現在這事兒上,沒啥可商量的,分肯定是要分,而且就得均分。」
哥倆在怎麼分上已經爭執過兩、三次。說實話,老大雖然跟老二有點「較勁」,但是並沒有跟兄弟到了那麼不相容的地步,也只是從小時候的一點點怨氣留到現在而已。現在人都成年、都有自己的家了,這麼鬧騰,完全把小事鬧大了。
【3】一頭是手足情,一頭是巨額利,如何選擇?
哥倆冷靜了小半個月的時間……
大哥提出來,兄弟倆還是再商量商量。其實這段時間老二也在思考。從提出要「多分」的本意上,可能也是出於心理的「不平衡」感,畢竟自己在老人身上花費的時間精力更多一些。但是要是真拿這個當成話柄多分的話,理兒上不一定站得住腳,關鍵傷了兄弟情分。
倆人見面,老二先說話了:
「哥,這段時間我也在想。我覺得當時提出那個想法的時候,確實考慮的有些衝動。當時我覺得,看望爸媽這件事上,平時都很少看見你,憑什麼我做那麼多,到頭來還要跟你對半分?
打小我就能感覺出來,爸媽給咱哥倆分東西的時候,你有想法。我當時心裡想的,就分你的,怎麼著?現在想想,真不對,有點在鬥氣了。
這段時間我思考過。哥,我就直接說結論了,我收回來之前的話,爸媽留下的,是咱哥倆的,咱們還AA!」
老大其實也是這麼想的。聽完老二的話,大哥緊緊攥著老二的手說道:
「弟弟,之前我也這麼想的,以前總覺得是讓著你,到頭來爸媽走了,我還讓著你什麼?我沒覺得自己該多佔,但當時你提出來要多佔的時候,我心裡一下子就火了。弟,為這事兒咱們兄弟不再爭了,這回咱們還是平分!」
【4】「公平」最重要
兄弟倆算是想明白了。
在這個事情整個過程中,老大對父母其實相當不錯。看望的時候不如二弟多,但是依然可以稱得上是盡心儘力。陪著老人少,但電話從來沒斷過,買東西給老人沒猶豫過。對於「孝敬」這件事兒,本來就缺乏判斷標準,更何況,兄弟倆誰做的都不差。
看似倆人都有些小心眼,從小形成的習慣,改起來很困難。但是在大事兒上,沒糊塗。
這件事情上:
老人在生前沒有過任何明確表示,但是從老人的行為習慣上來看,他內心是公平的,什麼事兒上倆兒子都一人一份,對於老人來講,這就是他們心目中的「公平」。親兄弟之間雖然因為「鬥氣」,讓遺產分配過程產生了一些小波瀾,但是最終來講,哥倆都想明白了,兄弟之間的情分,對老人的態度,哥倆平分最「公平」。
之前跟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問過我一個問題:你說遺囑和繼承的區別是什麼?一個生前,一個身後?
我當時考慮了一下,給出的回答是:遺囑是老人說了算的「公平」問題,繼承是子女說了算的「公平」問題。
通過張家兄弟這個事兒,希望能夠給到一點提示:
遺產繼承問題上,「公平」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。至於尺度如何把握、把握的結果是不是合理,事在人為,秤在心中。
99%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!請關注「一紙家書」頭條號,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、繼承故事,為您系統講解遺囑、繼承專業知識。